原创
最近更新: 2025/07/10 23:02

神圣罗马帝国简史

帝国崛起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北方日耳曼人的铁蹄之下覆灭,分裂为一个个日耳曼人王国。这些王国中,最强大的王国是法兰克人建立的法兰克王国。宗教方面,由于圣像破坏运动,东西教会进一步分裂,罗马教会(天主教会)在西罗马帝国陷落后又失去了东罗马帝国的支持,失去了世俗王权的庇护,进入了尴尬时期。751年,罗马教廷为获得世俗王权保护,支持法兰克王国宫相矮子丕平篡位,建立加洛林王朝。其子查理多年征战,统一了西欧大部分地区。罗马教皇利奥三世于公元800年为查理加冕,封为“罗马皇帝”。

丕平篡位、查理加冕,这两个事件意味着天主教廷可以正大光明地插手世俗事务,也为此后数百年王权和教权斗争埋下伏笔。教皇的行为事实上是一种越权,因为虽然西罗马已经陷落,但东罗马还在,人家才是真正的罗马正统,西罗马教廷理论上是没有资格做这事的。但是当时的东罗马内部正在因为女帝伊琳娜篡权的事情搞得焦头烂额,根本管不了这个事情。

“罗马皇帝”又称“罗马皇帝奥古斯都”,是罗马教皇授予日耳曼人世俗君主的封号,一方面代表着教会认可的罗马帝国法统,另一方面要承担保卫基督教会的职责。在实际中,一般谁有能力到罗马勤王,谁就是罗马皇帝。

查理死后,法兰克王国经历了继承权冲突,被分为西法兰克王国(主要为今法国地区)、中法兰克王国(主要为今意大利及其以北地区)、东法兰克王国(主要为今德国、奥地利地区)。911年,加洛林王朝最后一位国王孩童路易去世且绝嗣,919年,东法兰克人通过日耳曼传统选举方式推举撒克森公爵亨利一世继任国王,德意志人成为东法兰克王朝统治者。

“德意志”这个词最早源自古高地德语中的一个词汇,拉丁语写作 diutisc,意思是“人民的”,用来指代日耳曼人的语言,后来也指不说拉丁语(或其方言,如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法语等)而说日耳曼土话的人。德意志民族意识兴起后,这个词就用来指德意志民族了。

962年,武德充沛的东法兰克王国国王奥托一世起兵上罗,由教皇若望十二世加冕称帝。此后,由于东法兰克王国保持着西欧地区最强大的国力,又时常武装朝圣,“罗马皇帝”基本上固定由东法兰克国王担任。其后继者为了彰显自己的正统性,将开始用罗马帝国来称呼王国。

随着时间推移,教会与王权矛盾日益滋生。王权强势时,国王往往派兵入侵意大利,可对教皇行废立之事,王权弱势时,教廷往往支持意大利及其他各地诸侯的反叛运动,从而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康拉德二世为强调自身权力直接来自于上帝,而不是教会的赠予,于1157年又进一步改国名为神圣罗马帝国

到了13世纪,神圣罗马帝国国力逐渐衰落,已无法有效镇压国内各地的反叛,各大诸侯国也纷纷自治,腓特烈二世去世后,帝国长期没有确立一个真正的权力核心,进入“大空位时期”,帝国中央逐步失去了对国内各领土的控制权。1356年,查理四世皇帝颁布了《金玺诏书》,确立了选帝侯制度,明确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由当时权势最大的7个选帝侯选举产生,并加强了选帝侯的政治独立性。此后,帝国的统治力继续衰落,15世纪,由于政令难出德意志,哈布斯堡王朝的腓特烈三世将国名改为了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又称德意志第一帝国)。

宗教改革

《哲学史学习笔记(三) 近代哲学1 基督教的变革》马丁路德章节

三十年战争

宗教改革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天主教与新教的激烈对立。神圣罗马帝国统治者哈布斯堡家族是天主教支持者,但德意志境内的诸侯国中有大量的新教支持者。

1618年,波西米亚新教徒反抗波西米亚国王斐迪南二世的宗教压迫,将皇帝派来的钦差大臣从窗户扔了出去,史称“掷出窗外事件”,成为三十年战争的开端。虽然神圣罗马帝国对境内统治力不足,但哈布斯堡家族此时正值强盛时期,同时还统治着西班牙、奥地利等地,面对国内的叛乱,帝国军轻松完成镇压,并想要借此进一步扩大战果,扫荡支持新教的诸侯领地,实现对帝国的中央集权。

为限制哈布斯堡王朝的扩张,英国、法国、瑞典等境外势力介入支持新教联军。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御驾亲征,靠着对于火器的创新运用大败帝国军,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最终,法国入场,联合英国、荷兰等势力在陆地、海洋等战场上击败神罗、西班牙等组成的帝国势力。1648年,哈布斯堡王朝不得不签署《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以终结战争。

三十年战争的结果直接导致了法国的崛起和哈布斯堡王朝的衰落。作为三十年战争主要战场,德意志地区遭受了空前灾难,双方的军队大多数是客场作战,后勤补给基本就地解决,导致战区民众受到惨无人道的屠杀和劫掠,死亡人口超过800万,多个地区人口腰斩。同时,《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了神罗各邦国的内政、外交、宗教等权力(一般视为主权国家概念的发源),神圣罗马帝国从此彻底失去了对于境内各个诸侯国的统治权。

神圣罗马帝国此时已经沦落为伏尔泰笔下“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的可怜玩意了。

灭亡

19世纪初,拿破仑崛起,神圣罗马帝国加入反法同盟,但被击败。拿破仑在德意志地区成立莱茵邦联,16个神圣罗马帝国的成员邦签订了《莱茵邦联条约》,脱离帝国,加入邦联。最终于1806年,拿破仑勒令弗朗茨二世放弃神圣罗马皇帝尊号,仅保留奥地利帝国皇帝称号,神圣罗马帝国从此灭亡。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