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最近更新: 2023/08/20 10:51

古希腊哲学面对基督教的失败

古希腊哲学在基督教哲学面前的失败看起来非常难以理解。因为古希腊的哲学研究者是真正地在追求智慧,而基督教的教士们则只是在宣传信仰,教义当中充斥着无知与荒谬。为什么看起来更加智慧,更加有思辨性的希腊哲学落寞了,而基督教却能够统治西方世界一千多年?

因为古希腊哲学有一个底层的,根源性的错误,这个错误直到文艺复兴之后依旧被诸多哲学家所坚持——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认为世界的运转机制是理性,并将理性作为一切人和事物的最高追求。

但是,很遗憾,人并不是理性的,至少不是完全理性的。世界是理性,本原是理性,逻各斯是理性,存在也是理性,但唯独“我”不是理性的。人归根结底是情感的动物,只有当情感的需求满足之后,才有余力,或者可能去追求理性,或者看似理性的东西。

在古希腊的哲学思辨中,人往往很难找到“自己”在其中的位置。唯一一个重视“人”的古希腊哲学家可能是智者学派的普罗泰戈拉。

事实上,学习古希腊哲学史的时候,可以很容易发现,当古希腊哲学蓬勃发展的时期,正是古希腊民主政治发展的顶峰。而当古希腊被马其顿和罗马帝国所吞并后,希腊哲学就走向神秘化,最终被宗教同化。


基督教则将信仰放在了更高的位置。

基督教说:上帝创造了一切,上帝全知全能全善,耶稣基督是救世主,你们只要信我就能得到永生。

哲学家说:不对啊,你的圣经写的什么钩八玩意,从头到尾胡说八道,荒谬而可笑,拿什么说服人?

基督教说:你不要思考,你要信仰。你只要信上帝,上帝就会爱你,你只要信上帝,你就能得到救赎。

普通人一看,如果听哲学家的,我就要每天冥思苦想搞一些没什么卵用的哲学思辨,而且越思考反而可能越发痛苦;但是如果听教士的,那我只需要祷告就好了。在深刻而繁奥的哲学面前,我是无知、无助、无能的;但在上帝面前,我是被爱的。

虽然古希腊末期的哲学,如伊壁鸠鲁主义或者斯多亚主义也在追求内心的安宁,但显然这些“安宁”的门槛有点高了,是哲学家的安宁,不是普罗大众的安宁。而且,即便是伊壁鸠鲁主义者或者斯多亚主义者的“安宁”,最后也变得扭曲。

理性并不是必需品,而是奢侈品。大多数人所需要的,并不是洞察一切的智慧,而是情感的包容与陪伴,是爱。


信仰是一种和理性背道而驰的东西。

正因为有了信仰,人才会去相信荒谬的宗教教义;也正是因为宗教教义足够的荒谬,才凸显了信众之虔诚。

神爱世人,这个爱无关理性;人爱基督,这个爱也没有条件。这种由双向的爱所连接起来的牵绊,远胜脆弱而无用的理性。

归根结底,古希腊哲学并不是在理论上,或者哲学思辨上败给了基督教,而是在扮演一种“心灵医生”或者“终极关怀”的角色时,输给了宗教。

评论区